(1)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教育需求的速率远远大于教育资源的增长速率,各高校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师资数量、教学经费、教学设施设备的短缺问题。如何解决需求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率的问题。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在科学性、合理性方面不尽如人意,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因此,高校都在寻求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而ISO9000系列标准的引入,可以为决策这者创造一个比较宽松和谐、有序高效的办学环境。
(2)市场竞争的要求
随着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校的教育质量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和学生报考择校的重要依据,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的外部环境下,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高等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方法与途径。而ISO9001质量体系建立和认证,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建立更加规范的质量监控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使学校在社会上获得质量信誉,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国外的教育机构将涌入我国的教育市场,这不仅加大了教育市场的竞争,而且使我国高校也面临着与国际教育机构竞争的形势,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想、管理模式都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向世界的人才。而ISO9001标准是国际上认可的质量管理标准,将其引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对我国的毕业生走向国际劳动力市场、增强我国高校在教育市场的竞争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问:什么是ISO9000?
答:ISO9000族标准(简称ISO9000),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亦称ISO)中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所有标准,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是适用于世界上各种行业对各种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的国际通用准则,其“9000”是一个族标准的概念,它包括三套模式标准,即“9001”、“9002”、“9003”分别针对不同企业,覆盖面也不一样。
自ISO于一九八七年发布ISO9000族标准到一九九七年底的短短十年里,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采用ISO9000标准,获得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超过二十万个,这种连锁式反应的发展势头,连“ISO”当初都没有料到。
我国于一九八七年开始等同采用ISO9000标准,目前,我国被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ISO9000标准认证机构已有三十一家。
问:什么是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
1.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
2.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
3.其他国家的某些世界先进标准(即国外名牌产品或名牌公司标准)。
4.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
问:国际标准制定的步骤如何?
根据ISO规定,国际标准的制定经过以下七个步骤:
1.列项/提出工作项目,列入工作计划。
2.登记为建议草案。将新的工作项目,送交中央秘书处登记成为建议草案。
3.注册上升为国际标准草案,中央秘书处将建议草案上升为国际标准草案,并予以登记注册。
4.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在全体成员团体中对国际标准草案进行投票表决。
5.提交理事会审批。将投票表决通过的国际标准化草案返回中央秘书处,提交理事会审查批准。
6.理事会审批。理事会审查批准国际标准草案为国际标准。
7.发布。将审批后的国际标准出版、发布。
问:我校如何顺利有效地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
1、我校全体员工必须从质量与经营成败、学校生存密切相关的高度来认识贯标工作,通过各层次专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贯标的基础工作。
2、学校领导层亲自领导、指挥并参与贯标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
3、配备精干、高素质、具有各种专业能力的贯标骨干,经过结合行业特点较高水平的ISO9000培训,使这些骨干成为学校永久的“质量审核员”。
4、聘请高水平的咨询服务,聘请的咨询师必须是既精通ISO9000标准,又熟悉本行业质量管理,了解行业贯标特点和难点的经过国家考试合格的人员,从而可以保证学校少走弯路、避免多方咨询、多方培训、节约贯标贯用。
问:如何取得ISO认证?
需申请认证的组织根据ISO的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文件体系,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运行2-3个月,由已取得资格的内审员进行内部审核,确认整套体系正常运行以后,申请外部审核,审核通过后,获得证书。
问:质量体系认证应做哪些工作?
答:首先,应成立以贯标单位最高管理者为领导的贯标工作小组,选择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其次,进行多层的质量认证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第三,组织撰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文件,并由贯标单位领导人签发。第四,要求员工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第五,进行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第六,在体系稳定运行3个月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